珍貴的玉米


一年四季,最有詩意的是秋天。喜歡秋陽裏那富有層次的色彩和沉甸甸的收穫,這其中玉米最為喜人。
玉米在我家鄉的農田是主栽品種了,約占農田的50%。其實,玉米大面積栽培只有40年的歷史,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化肥,種地只能施少量的農家肥,玉米對水肥要求比較嚴格,一般土地不能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,鄉親們只能在河邊濕潤肥沃的土地裏種玉米,許多居住在山區的鄉親們根本就不種玉米,吃一頓玉米麵餅子都去鄰村換,玉米成為了當時如玉般珍貴的糧食。物以稀為貴。在那個時代,玉米的生長過程常常引起人們的注意,玉米地也就成為人們爭先參觀的場所。
深秋的玉米地是一幅動感強烈的風景畫。當年,我家房東是適合種玉米的大園子,每年秋天都有鄰村的鄉親們來看風景。初秋,曾經蔥綠的葉子漸漸泛黃,稈上的苞米越發地緊湊,沉著而豐腴地挺起,像身懷六甲的女人一樣自豪。深秋,兩米來高的玉米稈和葉由綠變黃變枯,玉米脹得鼓鼓的,昔日的紅纓變成紫黑色,包皮漸幹,裂開的上口露出排排金黃的顆粒。殘陽如血,一抹光輝灑在玉米穗上,那片金黃,像鄉親們久曬的臉龐。
我家東邊園子是一幅四季常新的耕作圖,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景。
早春,為了給玉米一個好的生長環境,隊長會讓車老闆將最好的農家肥拉到地裏,車前扒一堆,車後扒一堆,遠遠望去,猶如一個一個的小山丘,排列整整齊齊。播種的時候,一副犁杖需要3個壯勞動力才能將那些糞施在壟溝裏。用不了幾天,整個大園子就是一片嫩綠的小苗。不幾天,最常見的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”情景就開始了。
玉米喜歡在濕潤的土地裏快活地生長。沐風櫛雨,在靜寂的玉米地裏,玉米稈脆生生向上舒展拔節發出的“劈劈啪啪”的聲音不亞於翠竹拔節的天籟之音。挺直的莖稈越長越粗,靠近地面的莖節處長出密密的次生根,也緊緊地抓住地面,支撐著越來越重的身體。莖杆兩側互生的葉子狹長,猶如舞蹈家揮舞的彩綢註冊公司
到了夏末,寬長如劍的玉米葉子,已經能掀起一片深綠的波浪了,長到沒人深的時候,就開始孕育新的生命。此時的玉米最為可愛,油汪汪的一碧如洗,亭亭玉立,宛如情竇初開的村姑,清純而靚麗。莖杆的半腰裏慢慢地探出一個翠綠的小尖腦袋,偷窺似的打量著這個神奇的世界。沒幾天功夫這個小腦袋有模有樣地掛在玉米青稈的腰間,猶如繈褓中的嬰兒,牢牢地揣在母親的懷裏,快速地生長著,親切而自然。不幾日,稈半腰結出的玉米穗頂上長出一簇紅纓。紅纓上生有無數的絨毛,給人以動感。同時,粗壯的稈尖上冒出泛白的雄穗,雄穗上長出了一串一串淡黃的花絮,微風一吹,花絮上撒下無數淡黃色的花粉,常常染黃了鮮嫩的紅纓,使紅纓更靚麗鮮活,這也就是受粉的過程。
初秋的暖陽俗稱“秋老虎”,滾滾的熱浪就是催化劑,幾天不見,玉米稈就從一個滿臉稚氣的少年長成了健壯的大漢。大片的玉米連在一起,形成了令人神往的青紗帳。想起戰爭年代英雄們打鬼子的場景,對他們肅然起敬。此時站立在玉米地邊,輕輕地吸一口空氣,就能感覺到那股甜甜的清香味。要是你實在忍受不了誘惑,掰下幾個穗,帶回家扒下外皮,放在鍋裏煮熟,輕輕地咬上一口,一股甜甜的糜狀物入口,那種純美鮮香的滋味,勝過任何山珍海味。但這個時候的玉米是繡花的枕頭,外邊好看裏邊空,一點也撐不起肚皮,一個人一頓可以吃幾十個,真的是太浪費了!
聽媽媽講,一年暑假鄰屯上大學的遠房親屬領未婚妻來我家串門,生長在大城市的女大學生對農村一切都感興趣,提出要吃城市裏沒有的東西,媽媽給烀了一鍋嫩玉米、嫩茄子,外加家養的溜達雞蛋,沒等出鍋女大學生就被香味饞得直搓手,出鍋了,還沒等涼就搶著吃了起來,邊吃邊說這是她長25歲第一次吃到的最新鮮的食物,臨走時,還要媽媽給帶幾穗,回去讓她媽媽嘗嘗鮮。客人是高興地走了,媽媽過後一算,一次一家人吃了66穗嫩玉米,還吃了好多的飯,這要是秋天玉米成熟,66穗可以打30斤,30人一頓也吃不了。烀嫩玉米真的是浪費,但讓人回味。
收玉米是很辛苦的活。玉米要一個一個地用手掰。大人小孩,常是背起背簍什麼的,用手撥開又長又寬頻毛刺的玉米葉子,穿梭在長長的田壟裏,行走在林立的玉米稈陣中,臉和脖子免不了被劃傷,再流點汗,火辣辣地刺痛。玉米長得大,一尺來長,很重,來回背點肩就痛,背也沉。甚至是汗流浹背,泥土粘腳,那就不用提了女傭
不過收玉米的過程也有好處的。儘管辛苦,但穿梭於青紗帳裏,對小孩來說也是一種樂趣,遇到嫩玉米,拿回家可以直接用水煮熟,為一家人打點嫩香甜馨的牙祭。遇到綠的玉米稈,有的猶如甘蔗一樣甜,這是孩子們的期盼。等玉米棒拉回秋陽斜照的院裏,秋夜亮燈,剝玉米棒子,編玉米串,人們一邊忙活一邊說笑,這也是孩子們最能聽到故事的時節。玉米棒子上剝下來的包穀皮,白而柔韌,巧手的女人會編成各種編制品,可用可賣。就是紫紅的纓子,我們收集後做成毛辮一樣的長條,當玩的道具,或者點上火,成為爺爺手裏點煙鍋的火繩。剝好的玉米,留幾片柔軟的葉片,連同玉米一起編成玉米辮子,再一辮子一辮子地掛在屋簷上、牆上、樹杈上。還有搭起來用於晾曬玉米的架子上。黃玉米,金光閃閃,白玉米賽雪如霜,旁邊再襯著一串串紅辣椒,或者白色的大蒜辮子,掩映在周圍參差的半綠半黃的樹木中,這時秋的景色就十足了。
老家的玉米有好多品種,大粒的“白馬牙子”,碾出的面做乾糧十分好吃;產量高、永遠也長不成熟的“老來癟”,多用來做飼料;放在火盆中的文火一埋就爆裂的“狗牙棒”,是小朋友們過冬的美味。放寒假了,每天圍著火盆,爆著玉米花,雖然常常是一身一臉的灰,有的時候還可能燒了衣服,但那種原始的生活情景總覺得特別溫馨。
長大了,才知道玉米不但可以做食物、飼料,還是工業酒精、燒酒、澱粉的主要原料。植株的其他部分用途也相當廣泛:玉米稈用於造紙和制牆板;苞葉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藝編織;玉米穗軸可作燃料,也可用來制工業溶劑糠醛等,莖葉除用作牲畜飼料外,還是制沼氣很好的原料。
冬來了,秋天定格在那掛滿黃燦燦的玉米串的農家小院裏,這種狀況會持續到第二年春天。玉米圓潤金黃的軀體暴曬在陽光下,場院裏,路邊上,片片金黃連成片,一派祥和喜慶的景象。
玉米,聞其名而知,玉之米,或者如玉之米,何其珍貴!觀其形,嫩似白玉,熟同黃玉。成熟的玉米確實像那晶瑩剔透的璞玉渾金,質地柔和,品性高潔,何其純美!
PR